Alternate Text

初代: 灌汤小笼包宗师 | 中华美食界传奇

发布者:黄掌柜日期:2023-07-03 返回列表

黄家老店初代创始人黄继善,1892出生在一个平凡家庭,幼年时曾读私塾,15岁时因生活所迫,进入开封西大街福聚饭馆做学徒。1915年他离开后自谋生路,几经周折后在北书店街开了家黄记小饭馆,人称“黄胖子”。

1922年,黄继善与开封名厨周孝德相遇投缘,结为义父子。周孝德厨艺虽高,身世却扑朔迷离,坊间大多认定他是流落于开封的清廷御厨。周孝德无子嗣,待黄继善如子,将毕生厨技尽传于他;黄继善知恩反哺, 尊周孝德如父,细心照料,为他养老送终,其知恩图报的美德一时传为佳话。

后来,黄继善在山货店街开了一家小吃铺,经营灌汤小包子、吊卤细面、挂粉汤团、桶烧火烧四个品种。因其物美价廉,颇受中下层人士的欢迎,故而生意兴隆。

1933年,军阀张钫将吴家的房产买去,开设崇记商号,黄继善便在山货店街南口买下一座二层小楼,旋将第一点心馆易名为第一楼点心馆,因周孝德故去,则着意主要经营灌汤包子和吊卤面。在经营中黄继善坚持两条方针:一是薄利多销:一个包子四文钱;二是保障质量:肉必须是新鲜好肉,油必须是新香油,面必须是头等粉,芡必须是绿豆芡,否则就关门不卖,不以次充好。近乎偏执的黄继善以质量取信于顾客,追求技术上精益求精,他做的包子皮极薄而不掉底;他擀的面条细而不断,一抄全起。善心待人的品质,匠心求臻的技艺让黄继善获得更多顾客的赞誉。

1945年各行各业陷入萧条。黄继善明察市场,将原来的大笼蒸制、装盘上桌的包子,改为小笼蒸制,每笼15个,随要随蒸,直接上桌。黄继善将包子捏得如工艺品,小巧玲珑、洁白光润,掂起像灯笼,放下似菊花一朵,热气腾腾,加上夏用荷叶、冬用松针衬笼,更添自然清香,增人食欲,很快获得四方食客的赞许,自此,这源于北宋的历史名产灌汤小包子便被改称为小笼灌汤包子。

建国以后,黄继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使“第一楼点心馆”实现了公私合营,易名“第一楼包子馆”。黄继善悉心经营的这家小饭铺,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,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小笼包子在有关方面的竭力扶持下,得到了发扬光大,其名声越来越响,成为开封饮食业颇具影响的品种之一,受到国内外宾客的称赞。

在合营后的十几年中,作为第一楼包子馆经理兼厨师的黄继善,坚持品质至上的执着信念,在五十年代当选为开封市人民代表和饮食公司的先进工作者。黄继善与侄子黄思忠对小笼包子的配方及工艺进行了多次改进,使其日臻完善;同时他还言传身教,带出了多名高徒,使其精湛技艺得到了继承,为开封饮食业和烹调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

黄继善于1971年离世,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,是黄家故事与精神的一座丰碑.

Copyright ©  2024  河南省禾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  版权所有  豫ICP备2023014451号-1
技术支持:锐拓云